5月1日,中国创纪录!14亿中国人,把特朗普的一句话打成谎言
五一3.3亿人挤爆景区,美国人懵了:说好的中国崩溃呢?这个五一假期,中国彻底“爆”了。3.3亿人次挤满公路、高铁和景区,上海外滩人山人海,连沙漠里的帐篷都订不到。
美国人却在问:不是说中国被关税战打垮了吗? 为啥他们还有钱出去玩?
特朗普四年前那句“中国工厂全要倒闭了”的预言,被五一数据狠狠打脸。
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4年一季度对美出口反而增长了6.2%,而美国超市货架却开始缺货。
更讽刺的是,中国游客在免税店抢购的进口化妆品,用的还是美国加关税后暴涨的“海淘价”。
五一当天,上海虹桥火车站发送旅客45万人次,创下历史新高。
有网友拍到凌晨1点的外滩,江边挤满了拍照的年轻人,烧烤摊排队超过200米。
杭州西湖断桥上的游客挪一步要花5分钟,敦煌鸣沙山的骆驼堵车超过2公里。
高速公路上的新能源车流成了新风景。
交通运输部统计,五一期间自驾游占比超过99%,其中新能源汽车流量占20%。
广东一位特斯拉车主吐槽:“充电排队1小时,景区排队3小时,但朋友圈点赞一晚上就破百了。 ”
特朗普口中的“中国货轮掉头返航”更是成了段子。
深圳盐田港工作人员透露,五一前夜还有10艘巨轮在排队卸货,满载着发往美国的电子产品和家具。
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却发公告称,部分中国商品库存告急,可能要涨价15%。
中国的旅游热甚至带动了县城经济。
山东淄博再度因烧烤出圈,八大局便民市场日均客流量突破12万。
云南一个小镇客栈老板说:“五一房价涨到2000元一晚,比平时翻三倍,还天天满房。 ”
美国网友在推特上吵翻了天。
有人贴出上海迪士尼的人流照片:“这像是经济崩溃? ”
另一条高赞评论吐槽:“我们超市的卫生纸都在限购,中国人却在买LV露营帐篷。 ”
工厂停工谣言被制造业数据戳破。
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,4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1.2%,广东东莞的电子厂还在招临时工赶订单。
苏州一家外贸企业老板说:“美国客户嘴上喊着要转移供应链,实际订单量比去年多了三成。 ”
中国人的消费力让经济学家都惊讶。
五一档电影票房突破18亿,《维和防暴队》单日卖出1.3亿张票。
北京SKP商场奢侈品专柜排起长队,有顾客一次性刷了47万买手表。
对比之下,美国的“惨淡五一”上了热搜。
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加州汽油价格涨到每加仑5.3美元,很多人选择在家看Netflix。
沃尔玛货架上的中国制造电风扇被抢购一空,店员说:“补货需要等两个月。 ”
中国年轻人的旅游方式让老外看不懂。
重庆洪崖洞有游客穿着汉服吃火锅,西安城墙上有人骑共享单车拍古风视频。
在小红书爆火的“特种兵旅游”,有人18小时打卡8个景点,就为发条带定位的朋友圈。
美国政客的“关税胜利说”遭现实打脸。
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,被加征25%关税的扫地机器人,对美出口量反而增长18%。
浙江一家家电企业负责人揭秘:“我们把加征的关税成本,用智能生产线压低了15%。 ”
连农村大妈都加入了消费升级浪潮。
河南某景区停车场里,旅游大巴上下来一群跳广场舞的阿姨,人均购物花费超2000元。
广西阳朔的竹筏漂流船工说:“现在游客给小费都用手机扫码,我五一三天收了800块转账。”
美国的焦虑在TikTok上暴露无遗。
一条对比视频火了:中国高铁站人潮涌动VS美国机场行李堆积如山。
评论区有人质问:“我们的基建法案钱去哪了? 中国高铁可是15年前就开始建了。 ”
这场全民狂欢背后是实打实的政策支撑。
全国110个景区推出门票半价,30个城市发放文旅消费券超2亿元。
就连银行都来凑热闹,某信用卡推出“旅游分期免息”,申请量暴涨300%。
工厂和景区的双向繁荣打破西方滤镜。
福建晋江的鞋厂五一加班生产运动鞋,隔壁的泉州古城每天涌入5万游客。
东莞的华为生产线24小时运转,半小时车程外的松山湖景区挤满拍照的科技迷。
美国智库终于有人说了实话。
彼得森研究所报告承认:“中国内需市场足够消化关税冲击,东南亚替代不了中国制造。 ”
但这份报告在推特上只获得23次转发,而中国网友的露营照片点赞超过10万。
这个五一,14亿中国人用脚投票,给世界上了堂经济课。
当3.3亿人同时踏上旅途,当沙漠帐篷与五星酒店同样爆满,所有“崩溃论”都成了笑话。
特朗普或许该听听上海外滩的声浪——那才是真实的中国心跳。
